当前位置: 资讯 - 时事要闻

碳交易改变行业生态 市场掣肘待解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466 2021-10-22

    颗粒在线讯:全国碳权市场交易,叠加CCER重启预期升温,将逐步改变部分行业盈利生态。不过,从全国碳市场来看,仍有不少掣肘有待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占明分析,一个更加活跃且能够反映真实供需情况的市场必然更加有效,因此当前碳市场的低活跃度可以说还没有达到有效激励减排的目的。但考虑到全国性碳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参与者对交易规则的熟悉以及企业的实际履约清缴需求产生,市场活跃程度必然逐渐提高。当然政策制定者也需要随时关注市场活跃程度来对相关规则进行调整,例如未来总配额设定多少合适、参与主体应当覆盖哪些企业、自愿减排项目的抵消规则等等。

    北京某私募基金创始合伙人康子冉认为,之前区域交易所没有取得效果,碳价比较低迷,对于企业技术减排的刺激也不够,主要是控排企业纳入较少,碳权的产权性质不够明确,交易成本也较高,同时被纳入企业的竞争力收到削弱,使得企业和地方政府推进意愿不足。从借鉴意义上看,全国市场要明确碳权的产权性质,提升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才有助于市场交易机制的发挥。

    碳权参与主体和品种的丰富有利于降低碳权市场的交易成本,也一定程度能够帮助碳市场相关衍生品种的发展,能够服务碳权更好的流动性和资产属性,从欧洲经验看,碳信用品种比较丰富,大量衍生品和碳信用绑定,还出现了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品种,市场成交量随之放大,碳交易中一半都是碳金融产品的成交量,大大活跃了碳市场的活跃度。

    对于全国碳权市场的交易现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也指出,全国碳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要发挥碳市场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国碳市场。他的建议是,有序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持续健全市场流通环境,更好地提供碳市场长期预期,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设计,探索国际碳市场链接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东吴证券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袁理认为,复盘欧盟碳市场4阶段演变,总量控制和MSR机制为碳价平衡关键。国内市场发展方向相似,已具备两大核心机制雏形:包括总量控制&市场调控机制初见雏形,从试点走向全国,碳市场&节能减排产业良性循环等方面。“当前碳价远低于海外,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预计我国碳排放总量递减速度拟超海外,总量收紧驱动碳配额价格长期上行。”

    在康子冉看来,未来碳权将类似于大宗周期品,和大宗周期品有同涨同跌的规律,要关注碳泄露影响。“碳泄露的根源,是早期的碳权价格过快上涨,导致排控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企业出现向低碳价国家的产能转移。我国也要防止在碳权价格上涨后出现的碳泄露问题,未来碳关税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常见现象。”

    此外,建立碳税与碳交易协同减排机制,分阶段推出碳税也被业内视为必要。陈占明认为,碳税和碳交易具有很好的互补性,相互配合能很好地覆盖所有排放主体,避免造成“碳泄漏”,有利于我国整体碳排放量的控制。首先,碳市场比较适合排放量较大的大型企业,而碳税的相对灵活性则可以很好地覆盖那些排放量较小的小微企业,他们的组合可以最低成本地实现排放主体的全覆盖;其次,碳市场的减排机制能够有效控制排放总量,但是交易价格存在波动性且极容易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而碳税的特征是通过矫正税限定了碳价,但难以对减排效果进行精准预测,减排总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两个工具的组合可以在控制减排效果和维持市场稳定之间进行平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颗粒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颗粒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颗粒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颗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颗粒在线KELI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津ICP备2021003967号-1 | 京公安备案 11010802028486号